吉劇
吉劇的唱腔
吉劇的唱腔是以板腔體為主,兼用曲牌的綜合體制。它選擇了二人轉當中群眾愛聽而又便于戲曲化的曲調作為基調,逐漸發展成“柳調”、“嗨調”兩種唱腔。其中柳調是以二人轉曲牌〔紅柳子〕、〔
2022-05-26
吉劇的特長
手絹技巧是吉劇的特長,它來自于二人轉而又有所發展。如《燕青賣線》中任秀英的“指頂絹”,表現她的自信心;丫環春鶯的“口叼絹”,表現他的單純、頑皮的性格;時遷的“遠拋絹”,則表現他
2022-05-26
吉劇的特色
在行當上,有生、旦、凈、末、丑之分。在音樂唱腔上,吉劇以二人轉的主要曲牌〔文咳咳〕、〔武咳咳〕、〔紅柳子〕、〔三節板〕、〔哭糜子〕、〔窮生調〕等為原始基調。吉劇的伴奏樂器以二人
2022-05-26
吉劇名家劉中
劉中,法國教育部造型藝術碩士,法國教育部法語學士。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、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委員,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外聯部副主任。作品曾被選送法國、美國、俄羅斯、埃及、加拿大、西班牙
2022-05-26
吉劇名家毛世來個人簡介
毛世來9歲入富連成科班,工花旦,兼演武旦。原籍山東掖縣,久居北京。7歲入富年成科班學藝,受業于蕭長華、于連泉、王連平。曾拜師梅蘭芳。在科班學習時期即己享名,曾被選為“四大童旦”
2022-05-26
吉劇名家梁小鸞個人簡介
梁小鸞(1918-2001),字乃鳴,河北興安人。幼年學梆子,10歲拜程麗秋學京劇,1930年開始登臺演出。1940年拜王瑤卿為師。先後與馬連良、譚富英、李宗義、楊寶森、奚嘯伯
2022-05-26
吉劇伴奏樂器板胡
板胡是伴隨著地方戲曲梆子腔的出現,在胡琴的基礎上產生的。中國擦奏弦鳴樂器。它的名稱是因為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的。又稱梆胡,秦胡,胡胡,呼胡,大弦和瓢。板胡在中國大約有300多
2022-05-26
吉劇名家筱桂花個人簡介
筱桂花,女,評劇旦角。原名張麗云,1908年出生,河北省容城縣人。13歲賣到天津拜孫鳳鳴學唱評劇,1923年于大連岐山舞臺唱臺柱,1924年在天津與李金順一度同臺共藝,深受李腔
2022-05-26
吉劇的伴奏
吉劇的伴奏樂器以板胡、嗩吶為主,還創造了長于抒情的吉劇喉管,并把箏也加進了吉劇樂隊的演奏中。根據演出的實際需要,吉劇有時還采用中西混合的樂隊,有時則用具有東北特色的民族樂隊。吉
2022-05-26
吉劇伴奏樂器嗩吶
嗩吶,又名喇叭,小嗩吶稱海笛。嗩吶,在木制的錐形管上開八孔(前七后一),管的上端裝有細銅管,銅管上端套有雙簧的葦哨,木管上端有一銅質的碗狀擴音器。嗩吶雖有八孔,但第七孔音與筒音
2022-05-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