豫劇
豫劇的起源與發展簡介
豫劇是中國傳統戲曲劇種之一,起源于河南省中部地區,主要流行于河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蘇等地。豫劇的歷史悠久,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。豫劇的發展經歷了多個階段。最初的豫劇是由當地民間藝人
2023-04-03
清朝時期的豫劇
據清李綠園于乾隆四十二年(1777)成書的《岐路燈》和乾隆五十三年(1788)《杞縣志》記載,當時梆子戲已在開封、杞縣一帶盛行,并曾與羅戲、卷戲合班演出,稱為“梆羅卷”。據當時
2022-05-17
豫東調誕生的淵源
關于豫東調的形成,有兩種說法:一種說法是,開封附近的祥符調傳入演變而成,乾隆年間,住在開封城南朱仙鎮北門附近的著名梆子戲藝人蔣扎子,開科授徒。數十年間,蔣門班培訓了大量的梆子戲
2022-05-17
民國時期的豫劇
辛亥革命以后,河南梆子更多地進入城市演出。當時開封較有名的茶社,如致祥茶社、普慶茶社、澄懷茶社、慶茶社、東火神廟茶社、同樂茶社等,均爭相邀聘河南梆子班社,義成班、天興班、公議班
2022-05-17
豫西調的后期發展
辛亥革命以后,為反映高亢、昂奮的激情,鄭、洛一帶的“高臺班”開始往省會(開封)靠攏,同時也就開始了兩大區域唱派的交流。1924-1933年間,少數豫西調演員曾不斷楔入“豫東”搭
2022-05-17
新中國時期的豫劇
新中國成立后,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,經過幾代老藝術家的不斷改革和創新,正式更名為“豫劇”。標志著豫劇藝術產生了質的飛躍,也標志著一門成熟的戲曲藝術開始全面繁榮。1956年成立了河
2022-05-17
豫劇的音樂特點
豫劇的音樂屬于梆子聲腔系統,是板腔體式。據清朝李綠園于乾隆四十二年(1777年)成書的《歧路燈》和乾隆五十三年(1788)《杞縣志》所記載,當時本地梆子戲已在開封、杞縣一帶盛行
2022-05-17
豫劇的起源和發展
豫劇起源已經很難考證。一說明末秦腔與蒲州梆子傳入河南后,與當地民歌、小調相結合而成;一說由北曲弦索調直接發展而成;一說是在河南民間演唱藝術,特別是自明朝中后期,在中原地區盛行的
2022-05-17
豫劇―激情奔放特色濃郁
豫劇,原稱河南梆子,又名河南高調。由於在豫西山區演出時,多依山平土為臺,當地稱為「靠山吼」,新中國成立後以本省簡稱定名。豫劇是河南省的主要劇種之一,不只在河南、河北、山東、陜西
2022-05-17
豫劇藝術特色
豫劇以唱見長,豫劇唱腔鏗鏘有力,富有激情奔放的陽剛之氣,具有強大的情感力度。其次豫劇質樸通俗、本色自然,更緊貼老百姓的生活。另外,豫劇節奏鮮明強烈、矛盾沖突尖銳、故事情節有頭有
2022-05-17